康熙皇帝最疼爱的儿子,莫过于刚满周岁就被立为太子的胤礽。正所谓爱屋及乌,胤礽的嫡长子弘皙也因此深得祖父的欢心。这位皇长孙从小就在康熙身边长大,亲眼目睹帝王处理朝政的点点滴滴。虽然胤礽经历了两次被立为太子又两次被废的波折,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弘皙在康熙心中的地位。据说晚年时,康熙还特意为这个孙子安排了亲王爵位,可见对其的偏爱。
雍正登基后,对弘皙的重用确实包含着血脉亲情。但这位以勤政著称的皇帝,更多考虑的还是江山社稷的稳固。纵观康熙朝,无论是前期的太子胤礽,还是后期的十四皇子,都曾获得过康熙的特别关注。相比之下,雍正从未真正得到过父亲的青睐。唯一让康熙对他另眼相看的,还是因为儿子弘历(即后来的乾隆)讨得祖父欢心。在这样的处境下,雍正早年选择依附太子党也就不难理解了。虽然胤礽最终被证明不是当皇帝的料,但他对雍正确实有提携之恩,两人的关系比其他兄弟更为亲密。因此,雍正重用弘皙,多少也带着报恩的意味。
展开剩余58%要知道,胤礽毕竟是大清开国以来唯一正式册立的太子。在讲究正统的朝堂上,太子党的势力远非八爷党或四爷党可比。即便太子倒台,朝中仍有大批官员心向旧主。雍正善待弘皙,实际上是在向这些官员释放善意信号:只要效忠新君,依然会得到重用。这对稳定朝局大有裨益。
雍正继位之初,面临着诸多质疑声。此时最需要争取各方支持。八爷党势力根深蒂固,一时难以撼动。而收编太子党旧部,既能增强自身实力,又能分化反对势力,可谓一举两得。精于权术的雍正,放过这样的机会。
然而到了乾隆朝,情况已大不相同。经过雍正十三年的励精图治,不仅填补了康熙晚年国库的亏空,更赢得了民心。乾隆无需再刻意拉拢太子党残余势力,对弘皙自然也就不必特别优待。更关键的是,雍正对弘皙的宠爱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的亲生儿子,这让乾隆从小就对这个堂兄心生芥蒂。虽然乾隆继位名正言顺,但想到父亲对弘皙的偏爱,难免会感到不快。因此登基后对弘皙的冷落,多少带着些少年时的嫉妒心理。
不过这些还不足以让乾隆对弘皙痛下杀手。真正激怒乾隆的,是弘皙的野心。在雍正的纵容下,弘皙渐渐忘乎所以。想到自己父亲曾是太子,他竟开始觊觎皇位。最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弘皙铤而走险发动叛乱。可惜这位皇孙空有野心却无谋略,很快就被早有防备的乾隆镇压。碍于弘皙的特殊身份,乾隆没有公开处决,而是将其幽禁至死。
紫禁城的金瓦红墙之下,从来就难觅真情。所谓的骨肉亲情,往往不过是权力博弈的遮羞布。正如那句老话:一朝天子一朝臣,在这深宫之中,利益永远比血缘更重要。
发布于:天津市网眼查-顶级配资平台-配资网站开户-杠杆a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