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份爱、10本讲义
100+人上岸、1000+课
用爱与专业圆100+锦城学生考研梦
摆渡护航只为成全每一个锦城人
李小平,智能制造学院副教授,机电系主任、主要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。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,其中,E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,一般期刊论文8篇。近年来,多次组织并指导学生参“3DDS”“全国工程训练大赛”“互联网+”等多项省赛、国赛,获得十余项一、二、三等奖。
展开剩余84%在成都锦城学院“以学生为中心,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” 的教育理念指引下,智能制造学院李小平老师,始终聚焦学子考研升学的迫切需求。面对锦城日益浓厚的考研氛围与部分同学的现实困境——家境困难无力承担高额补习费、专升本学子基础薄弱缺失核心课程积累,他毅然扛起责任,以专业深耕为学子搭建成长阶梯。
1000节课、152个考点、10本讲义
口袋装着公式,心里装着学生
李老师大学毕业已有近40年,《高等数学》《线性代数》的内容早已遗忘,为精准对接考研大纲,他便重启数学学习之路。李老师说:“我们智能制造学院有很多专升本同学,例如多元微积分、线性代数等考研内容,在专科阶段并没有学过,如何让这类学生听懂、学好并掌握考研大纲内容,实现他们的考研理想,这是我面临的艰巨挑战。”看着同学们期待而无助的目光,李老师感到了心痛,于是他下定决心,表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全同学们的愿望。
耗时一年,李老师在B站跟随山东大学宋浩教授、李永乐教授系统学习《高等数学》《线性代数》,购置西安交大武忠祥教授、北大李永乐教授、南京大学汤家凤教授、考研名师张宇博士的考研资料50余册,报名线上考研复习班系统学习,完成1000多节课程学习,日均4节课从不间断。衣兜中的公式纸条、枕边循环的授课录音、放弃的所有寒暑假期、装满考研课程的百度网盘,见证着他“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”的锦城追求。最终,他梳理出152个考点、116个二级结论、138种解题思路,编写10本专属讲义习题集,将40年考研真题转化为“秒解”妙招,基本做到了针对每一种考题都有对应的解题方法,有些考题甚至可以做到秒出答案。为突破公选课3学分(48节课)的限制,他每年义务增加80课时,更将课程全部排至周末节假日,确保全校学子皆能共享优质资源,用行动践行“用心做好教育”的承诺。
开小灶、定制方案、生活资助
对学生藏在细节里的爱
“教育是心灵的唤醒”,李老师用满腔热忱与无私付出,诠释着锦城教育的温度。深知基础薄弱学子的迷茫,他将教学起点前置至高中公式定理与初等函数性质,把每个知识点揉碎磨细,用最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知识力量。针对唐同学的知识点短板,他坚持课余 “开小灶”;为差点错失本科学习机会的李同学量身定制复习方案,李老师帮助同学们制定个性化的考研计划,用耐心陪伴助力他们突破自我。
面对家境困难的学子,他更是倾囊相助。对家境特别困难的同学,李老师不仅为他们准备学习资料,还资助生活费。8位同学、3万余元,每一笔资助、每一套资料,都是李老师用个人微光为锦城学子点亮的前行之路。他用超越课堂的关怀,为寒门学子驱散求学路上的阴霾,让“不让一个学生因困难掉队”的锦城理念落地生根,成为学子心中最温暖的依靠。
十余载坚守,五年深耕,百份捷报
100 +锦城学生考研圆梦
五年耕耘,硕果飘香。在这位老师的悉心培育下,400余名学子走进他的课堂,其中100多人成功考取研究生,用成绩印证了李老师“厚植基础、强化能力、突出应用、鼓励创新”的育人成效。唐佳国一战上岸中国民航飞行学院,来自江西的万琪圆梦西南石油大学并实现高薪职业之路,李维嘉逆袭考入吉林大学联合培养项目,一个个鲜活的案例,见证着学子们的人生蜕变。
“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见证播撒在心田的种子终成栋梁”,李老师用近四十载的教育坚守,在锦城这片教育沃土上,以专业赋能成长,以真情温暖心灵,用硕果诠释价值。他的故事,正是锦城教师群体 “爱生如子、敬业如天” 的生动缩影,也让 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” 的初心在桃李芬芳中愈发坚定
来源 锦城学生
发布于:四川省网眼查-顶级配资平台-配资网站开户-杠杆a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